宋亚伟为学生讲“百农精神”


4月29日上午,校党委书记宋亚伟在办公楼206会议室以“学习‘百农精神’,彰显时代价值”为题,为100余名研究生讲授思政课。
宋亚伟首先向学生阐释了“百农精神”的核心内容,即“扎根大地 俯首为民的躬耕精神;艰苦奋斗 敬业奉献的赤诚品格;抱朴守拙 务本求真的朴实作风;守正创新 敢为人先的无畏气魄”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、最深沉、最持久的力量。文化生生不息,思想就会与时俱进,发展就能拥有不竭动力。他强调,传承弘扬“百农精神”,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树立文化自信,讲好中国故事”的具体实践。
2024年5月以来,学校在前期开展“口述澳门新莆京”的基础上,通过“百农精神”大家谈活动、“追寻红色足迹、弘扬‘百农精神’”干部培训、“百农精神”总结凝练研讨会等,对“百农精神”进行了进一步总结凝练。宋亚伟详细讲解了“百农精神”核心表述数易其稿的修改历程,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,“百农精神”的总结凝练是全校师生、广大校友积极参与的结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。
随后,宋亚伟向同学们详细解释了“百农精神”核心表述中每一个词的由来、每一句话的含义。“扎根大地 俯首为民的躬耕精神”是核心理念的根基和价值目标的导向;“艰苦奋斗 敬业奉献的赤诚品格”是对“三大精神”的传承和忠诚担当的诠释;“抱朴守拙 务本求真的朴实作风”是“百农人”“澳门新莆京人”独有的精神特质以及追求本真的科学精神;“守正创新 敢为人先的无畏气魄”既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辩证统一,又表达广大师生既有勇敢无畏的胸襟与气魄,又有开创历史的坚定意志和果敢行动。
通过宋亚伟的深刻阐述,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到“百农精神”是对“延安精神”“南泥湾精神”“太行精神”的继承与发扬,有着丰厚的红色基因、丰富的内涵外延和鲜明的时代价值。他指出,要将传承弘扬“百农精神”同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起来,同实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“两步走”目标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。宋亚伟结合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提出希望和要求,勉励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,继续讲好“澳门新莆京故事”,在创新中续写学校辉煌,铸就新的历史丰碑!
(图片/时文鹏 初审/杨运华 复审/任贯中 终审/翟居怀)
王庆兵为学生讲授思政课

5月13日下午,校党委副书记王庆兵在9号教学楼303教室以“识邪破伪筑防线,扶正守心护校园”为题,为人工智能学院57名学生讲授思政课。
王庆兵围绕“什么是邪教”“邪教的主要特征”“邪教的社会危害”“邪教向高校渗透的手段”“大学生如何防范和抵制邪教”展开系统讲解。他通过具体案例向同学们揭露了邪教组织打着宗教、气功、心理咨询等幌子,行精神控制之实,以及邪教对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巨大危害。他告诫同学们,要增强法治观念与科学精神,自觉抵制邪教侵蚀,做到识邪于未萌、防邪于未发,坚定理想信念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以清醒的头脑守护青春之光,以理性的信仰共筑平安校园。
此次课程内容权威、宣讲透彻,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识邪防邪能力,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。
(图片/闫玉君 初审/张宁 复审/任贯中 终审/翟居怀)
王庆兵为学生讲授思政课

5月6日上午,校党委副书记王庆兵在办公楼206会议室以“听‘百农故事’,做新时代好青年”为题,为100余名研究生讲授思政课。
王庆兵选取澳门新莆京app下载官方版小麦育种专家黄光正教授的光辉事迹为教学素材。他围绕“年少时代的黄光正、忘我工作的黄光正、‘百农3217’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诞生”讲解了黄光正的求学和工作经历。黄光正从小接受党的培养和教育,大学毕业后来到百泉农业学校任教,工作过程中勤勉认真,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小麦育种事业,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育出数十个优质小麦品种,其中“百农3217”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。通过这些事迹,王庆兵希望大家要向黄光正教授学习,学习他爱党爱国、情系农民的赤诚情怀,学习他孜孜不倦、追求本真的科学家精神,做新时代“百农精神”的传承人。
王庆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的寄语和5月3日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,勉励在场的同学们,要传承好、弘扬好“百农精神”,做有理想的新时代好青年、做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、做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、做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,不负时代、不负人民、不负韶华,在以“四高四争先”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生动实践中贡献力量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征程中书写精彩人生。
(图片/时文鹏 初审/杨运华 复审/任贯中 终审/翟居怀)
丁轲为学生讲授思政课

4月24日上午,副校长丁轲在六号教学楼6105教室以《坚持科技自立自强,创新驱动国家快速发展》为题,为数学科学学院80余名学生讲授思政课。
丁轲围绕“什么是科技创新、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、如何进行科技创新”等三个方面的内容,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,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、内涵以及目前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。他运用丰富且详实的数据,客观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短板,强调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最根本动力,同时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保证。丁轲希望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,胸怀报国之志,增强使命担当,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,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。
同学们纷纷表示,一定会扎实学好专业知识,不断提升实干本领,为实现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强国目标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(图片/王威振 初审/王威振 复审/任贯中 终审/翟居怀)